|
一場婚禮有很多講究,有些講究甚至是非常細枝末節的,雖然現在有部分新人不拘泥于老一套習俗,一切從簡。但如果你仍然打算辦一場禮數周全的婚禮,了解這些禮俗背后的意義,會讓你更懂得婚禮的重要性!
▷婚禮上新郎、新娘站位如何?
西方婚禮新郎站在右邊位置的習俗要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古羅馬戰亂時期,男人出門要隨時佩帶寶劍,特別是攜妻或未婚妻出門時如遇到敵情須左手保護妻女、右手迎敵;
中式婚禮男左女右是因為中國古代社會以左為尊,且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故此排位,保留至今。
▷為什么新娘要拿手捧花?
捧花源于一種古老的習俗觀念:古代西方人認為,氣味濃烈的香料及香草(甚至包括大蒜和細香蔥)可以衛護婚禮上的人們免遭厄運及疾病的侵害。后來這一習俗被沿襲下來,逐漸有了更多的含意。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莫過于:未婚女子在婚禮上接到新娘拋出的捧花,就會得到祝福,并成為下一位結婚的新娘。
注意:不同身形的新娘、不同風格的婚紗應選擇不同類型的捧花。
▷新郎的胸花和新娘的手捧花有什么關系?
嚴格來講,新郎的胸花應該是新娘手捧花里面的一只,同一色系,同一花材,另外需注意,新郎胸花是佩戴在左邊領口的紐扣上而非胸前口袋。
▷為什么新娘要戴面紗?
關于頭紗的由來有著很多的版本,新娘披頭紗的傳統習俗來源于英國——英國人崇尚白色,認為白色象征愛情純潔。所以結婚時會穿白色婚紗,手拿白色花束,并且還可以披白色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成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 。中世紀以后,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之后,花冠發展成白色頭紗,并且頭紗的長度越來越長,款式也成為一種時尚追求,搭配不同款式,修飾臉型和身形。
▷新娘為何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紀時,準新郎為穩定心上人的心,便向心上人送愛的信物。當時許多紳士流行送手套給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對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時戴著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應他的求婚。戴手套的習俗流傳至今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①白色象征純潔;
②潔白的婚紗手套上,戴上新婚戒指,既能在夜晚的燈光下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又增加了戒指的接觸面積和摩擦,避免戒指在婚宴上不小心滑落、遺失;
③手套也是一種很好的裝飾用品,可以和服裝搭配,也可以遮蓋新娘手型或者膚色等方面的欠缺等。
▷婚紗一定要是白色的嗎?
婚紗禮服的雛形應該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臘米諾三代王朝貴族婦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線繩系在胸部以下,下身著鐘形衣裙,整體緊身合體的服裝。
19世紀以前,婚紗并沒有統一的顏色要求,一度黑色等各種顏色均能作為婚紗,直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穿了一身潔白雅致的婚紗以后,白色婚紗便成為主流婚紗。
▷結婚戒指到底應該戴在那個手指上?
向愛人贈送鉆戒這一浪漫傳統起源于1477年,當時奧地利皇子馬克西米連向法國勃垠地的瑪麗公主獻上了一枚鉆戒作為訂婚禮物。
左手無名指佩戴婚戒的習俗發源于古埃及,他們認為“愛情之脈”是通過左手無名指與心相連,這樣愛情的暖流就可以從指尖直接匯入心田。
▷婚禮上,新郎可以拋東西嗎?
如果非要拋,新郎可以拋新娘吊帶襪的襪圈,這是傳統的西方婚禮習俗,與新娘拋手捧花有同樣的意義,但在國內并不流行。
▷結婚蛋糕為啥是一層層的呢?
在西方,起初,新人結婚是用自己親手烘焙的面包、甜點等作為回禮,賓客越多,面包只能一層層壘起來,發展到后來,蛋糕也做成多層的樣子,以顯示好客的誠意。
▷為什么結完婚要度蜜月?
相傳,愛爾蘭島自古為克爾特部落所居。那里有一種民族風俗,新婚男女新婚之夜,由本部落族內的首領舉行賜酒儀式,酒是以蜂蜜為主要原料釀制成的寓意美滿。新婚之夜喝了長輩賜給的蜂蜜酒后,還應繼續喝一種用蜂蜜制成的飲料,連續不斷地喝滿30天,這恰巧是一個月的時間,因而叫做“蜜月”。後來演變成,新婚夫婦在喜慶之夜喝了蜂蜜酒之後,第二天就開始為期一月的旅行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