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檔案見證小康路(二) 從“五渡!钡礁哞F行,中山交通大變身

[復制鏈接]

159

主題

159

帖子

931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931
樓主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于 2020-5-23 17:2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1月,建成通車的廣珠城軌。   本報記者 夏升權 攝


   上世紀90年代的番中公路。


   1982年的小欖沙口汽車渡輪碼頭,車輛、旅客上船過渡情形。在沒有公路橋梁的年代,汽車過河一般依靠渡車船。


   1984年,建設中的國道105線小欖沙口大橋。


   2017年11月,航拍小欖水道、國道105線小欖沙口大橋附近一帶風光。如今的沙口大橋是連接小欖、東鳳兩地的重要橋梁,每日車輛川流不息。何浩堃 攝


●1994年的中山港大橋。


   ●2016年12月28日,擴建完成后的中山港大橋。新橋主橋共有兩座主塔,外觀近似兩個古典花瓶,曲線優美。    譚偉健 攝

圖片除署名外,由中山市檔案館提供

2020年,中山定下“交通攻堅年”目標,以深中通道通車為窗口期,倒排廣中江高速、深茂鐵路、南沙港鐵路、廣中珠澳高鐵等重點項目和建設工期。

交通攻堅,是打響“重振虎威”的第一戰。未來五年內,中山將投入超過1500億元推動交通大發展,打造大灣區西部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形成內聯外通、綜合立體、開放融合、高效銜接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

撫今追昔,通過一張張照片,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山交通發展史盡在眼前。

昔日去廣州要過“五渡!

“改革開放前,從中山去廣州,要過‘五渡!!

說起中山交通發展的歷史,負責編寫《中山市交通志(1990-2015)》的李毅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五渡!。

他說,那時中山人去廣州只有兩種方式,一是坐長途汽車,走105國道到小欖沙口渡,連人帶車上船。經南頭細滘渡,再過順德容奇渡、三洪渡,最后在廣州郊區的白鶴洞渡進入廣州。順利的話,也要四五個小時。

1975年初至1976年5月,獅滘口橋改造,往返廣州、石岐,在今天西區獅滘口橋位置還得多過一次渡。

另一種方式,是乘坐“紅星”客船!巴砩8點開船,第二天早上5點到廣州,辦完事后再坐夜船回中山。一趟來回要一日兩夜!背潜仨氃诋斕彀砬摆s到廣州,否則很少人會選擇中途要過幾次渡的陸路交通。

有熱心市民反映,1984年沙口大橋、細滘大橋、容奇大橋、三洪奇大橋開通后,往返中山、廣州不再需要過車船渡了(其實,第五渡白鶴洞是可以不用過的,只是因為廣州中山八路和珠江大橋經常塞車,許多人提早在白鶴洞下車過渡到南方大廈)。1987年-1988年,105國道沙朗至沙口大橋段修路,中山廣州單程車程耗時要6-8小時,許多人又重新坐回“紅星”輪。隨著洛溪大橋通車,再加上1992年底,番中公路通車,中山廣州之間的交往更加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番中公路動工于1991年1月8日,全長16公里,大中橋梁10座,光橋梁就有近4公里。其中,中山港大橋長約2023米,是當時全省最長的橋梁。

此外,1988年5月,橫跨西江的外海大橋通車,從古鎮鎮往江門不再需要過渡;1987年、1990年,新環大橋和斗門大橋先后建成通車,神灣到斗門白蕉也實現無渡化。

公路建設的“大工地”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山將全市的沙土公路擴寬改建為水泥路,實現鎮鎮通水泥路,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七五”期間交通建設先進市。

1990年,中山掀起公路建設的新高潮。

番中公路建設后期,打通中山南大門,接駁珠海、澳門的城桂公路開建。公路全線縱貫五桂山,大部分路段穿越山嶺重丘區,筑路工程艱巨,是中山所有公路工程開挖量最大的項目。

1994年,連接105國道和番中公路的南三公路開通,這條“黃金走廊”徹底改變了大沙田地區的面貌。隨著南頭大橋、東阜大橋、黃沙瀝大橋和大南沙大橋通車,以前“老死難以往來”的黃圃、南頭、東鳳、阜沙、三角、民眾等鎮區,變成真正的“若比鄰”。

進入21世紀,京珠高速、中江高速、廣珠西線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縱橫于中山大地,大大縮短了中山與周邊城市的距離。

在大規模建設高等級公路的同時,中山市委市政府還制定了“建改結合,抓干(線)促支(線)”的戰略,以地方公路為重點進行舊公路改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山就好像是公路建設的大工地!痹猩绞薪煌ㄟ\輸局辦公室主任陳錦昌回憶說。

打造灣區綜合交通樞紐

在公路骨架逐步完善的同時,中山的港口樞紐也進入改造期,形成公路骨架、港口樞紐相結合的水陸聯運立體交通網絡。

1983年,中山撤縣立市。當時,中山最深的港口是中山港,最大僅可容納3000噸級的船停泊。

1991年底,中山港貨運碼頭擴建,建造5000噸級碼頭1個、3000噸級碼頭2個、1400噸碼頭4個,年貨物吞吐能力達125萬噸。

2013年,《中山港總體規劃》頒布實施,以中山港為核心,中山港、小欖港、馬鞍港、神灣港、黃圃港“一港五區”協同發展,力爭成為珠三角地區重要的集裝箱轉運基地。

為方便世界各地來往中山及珠江西岸賓客的出行,港口客運業務也得到長足發展。1985年2月9日,中港客運聯營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同日中山-香港客運航線開通首航。

2004年12月,中山-香港國際機場航線開通。至2018年,經中山港客運碼頭到深圳機場、香港機場實現一小時通達。

2011年1月7日,歷經5年建設的廣珠城軌正式通車,結束中山沒有鐵路的歷史,乘城軌40分鐘可到廣州。

隨著廣珠城軌先后與京廣、貴廣、南廣等高鐵銜接,中山駛入“高鐵時代”。如今,許多中山市民可以坐著舒適快捷的高鐵,到全國各地旅行。

中山與深圳,隔珠江口相望,相距不遠但陸路交通不近,F在,在馬鞍島遠眺伶仃洋,連接兩城的深中通道已初具雛形。深中通道建成后,兩城最快可實現半小時通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免费超清无码不卡毛片|亚洲九月天堂av|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